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

數位相機

1-1 畫素是越大越好? CCD(or CMOS)的畫素大小跟電腦的CPU常有異曲同工之妙, cpu是電腦最被重視的核心,CCD則是數位相機最被重視的核心. 隨著時代的演進cpu是越快越好,ccd的畫素也是越高越好, 然而是這樣的嗎?cpu或許是這樣,因為新軟體越來越耗資源, 硬體當然也要升級(好個狼狽為奸的雙元帝國) 但數位相機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.... 第一:高畫素不見得等於高畫質,基於零件的用料, 感光的敏感度及機器雜訊的抑制等,都會影響到成像品質, 不是具有高畫素的規格就代表照出來的就比較細膩, 第二:就沖洗出照片來說,一般200萬畫素沖洗4*6已能應付大多數人的要求, 僅在電腦上瀏覽的話100萬畫素也綽綽有餘, 但現今畫素皆已300萬起跳 500萬也應已足夠應付所有初階進階需求了, 但畫素的競賽事實上仍未停止, 600萬,800萬畫素仍不斷在新機種上起跳,甚至是傻瓜機.... 1-2 我的畫素可以到1000萬? 由於高畫素一般來說的確是較低畫素成像來的細膩, 也具有後製上的便利性,追求高畫素就進階的角度來說也沒錯, 只不過是不是真的有用那麼多的問題而已. 不過常有初入門的使用者將廠商以特有技術擴大後的畫素當成實際 畫素來比較.雖然這些特有技術的實際價值是見仁見智, 事實上也的確有提高品質的效果. 但若將之當成實際畫素來評估,那所差真是千里 2.變焦倍數 常見的迷思有誤把數位變焦當成實際望遠倍率,及忽略高變焦的實用性 2-1 數位變焦--我的相機是高倍望遠鏡 跟以特有技術提高畫素一樣, 利用數位的特性以裁剪格放的方式提高所攝影影像的放大率 使實際的變焦倍數擴大, 類似這樣的擴充技術其實也無可厚非,做得好話其實也是蠻方便的事 至少不用自己在電腦裡裁剪格放並作加大畫素處理, 但有的數位變焦處理的不好, 又或者將光學變焦與數位變焦一起算,寫個大大的10X 12X甚至20x 30x, 光學多少X數位多少X, 寫得小小的又都是英文,沒在網路上作過功課或不仔細一點,就中招囉 2-2 變焦倍數越高越好? 跟畫素一樣,其實是夠用就好,在X前面的數字越多,往往代表鏡片越多, 鏡片越多其實對成像品質是有影響的,所以高倍數又成像不錯的機種 就不要再嫌太貴,或計較為什麼比低倍數的相機成像品質差一點了 高倍光學變焦的相機當你ZOOM out會有進光量減少的問題,所以, 並不是所有環境都可以讓你隨心所欲的Zoom 來zoom去,張張漂亮. 3.光圈大小與景深問題 關於景深的迷思是有大光圈就能有好的淺景深,稍有概念的就知道, 製造淺景深除了光圈還有焦段以及攝影時, 拍攝者,目標與背景(或前景)的相對位置, 光圈大僅代表"有利於"製造淺景深. 不過即使如此,一般DC的表現,景深要令人滿意,是不太容易的事, 所以即使配備大光圈 也不用太期望製造出滿意的淺景深. 4.快門速度 -- 高速快門與慢快門的實用性 高速快門:有超高速快門聽起來蠻炫的, 感覺就像車子時速可達1000公里一樣, 不過,有誰能把車開到1000公里時速? 開到300大多數人可能就掛了. 攝影也一樣,大多數的專業需求, 快門的速度最多也不過1/2000就夠了, 一般攝影,可能超過1/1000秒的機會都碰不到, 事實上,1/800秒以上 絕大多數的情況,就夠應付的了,包括你要拍"凍結"的畫面. 慢快門(兼談ISO值): 很多人聽說慢快門可以拍車燈的軌跡(光軌), 甚至聽說用B快門就可以拍星軌, 就興沖沖的要找有夠慢的快門甚至B快門的機種. 對DC來長時間曝光會提高雜訊的產生, 也就是說快門調越慢,雜訊就越多, 廠商抑制雜訊的技術就相對的重要, 雜訊一般在8秒內應該都ok,但16秒甚至30秒慢快門 就有商榷的必要,所以規格上有30秒慢快門未必等於 它的慢快門可以用, 還是要看廠商的雜訊抑制能力,如果實測結果雜訊令你不能接受 (接受程度每人不同) 那它的30秒有等於沒有,至於B快門,更不用說,超過30秒鐵不行, 我想這也是連DSLR都還沒聽過有人拿來拍星軌的原因吧, 何況一般DC. 高ISO值也是一樣,ISO越高產生的雜訊也越多, 大概ISO 400差不多是DC目前的極限了, 很多時候雜訊處理能力很好的廠商, 它們的DC在ISO400時,仍有很多人無法接受, 也有些廠商,雖然能到ISO 800,1600(這在DC很難得ㄌㄟ), 雜訊也抑制的還不錯 但是會限制以低畫素模式拍攝,這點也是要注意. 所以是不是要400以上的高ISO值, 這個問題也要打個大問號. 5.近拍距離--超近拍距離越近代表近拍能力越好(1cm vs 10cm)? DC蠻神奇的是可以提供近拍模式,拍桌上的食物, 看到的小布娃娃.甚至高階的生態攝影等等, 一沙一世界,微觀的世界是很有趣的,應用的範圍蠻廣的, 但求近拍能力不是光看它能拍多近, 因為能拍多近只是他能在多近的距離對焦拍下目標影像, 但不是代表它近拍的品質或方便性比較好, 而10cm近拍代表比1cm近拍拍到的東西小(越近拍當然越大囉)? 那可未必, 有的10cm近拍仍可使用光學變焦ZOOM out,目標物體被放大數倍, 對實際拍出來的品質與實用的方便性來說,比之1cm近拍來的有用 例如,拍微觀的生態如昆蟲,要靠近到1cm 或3cm都不是容易的事, 尤其是容易受驚嚇的蝴蝶, 而且越近拍攝越容易擋到光線(誰擋到?就您跟相機囉), 受光量減少增加拍攝困難度. 所以光看數據上的近拍多少cm,不代表是高近拍實用能力. 不過小弟可不是說1cm形同虛設, 在特殊用途仍有它發揮的空間,但不存在在一般使用者身上. 6.電池屬性--鋰電好還是鎳氫好? 常看到有人說鋰電比較好,續航力高,也有人說鎳氫好, 電力其實也很夠用,而且容易找到替代的鹼性電池彌補臨時缺電, 又便宜......,其實用啥電池不是重點,重點是相機要省電. 談輕便,只要夠省電,電池少帶幾組,才是真正輕便,不省電, 就算到處弄得到電池,常更換也會換死你,不省電,就算電池夠 小夠輕,還不是要多帶幾顆? 談續航力,夠省電,都能撐個一天,拍個兩三百張不換電池, 管它用啥電池呢? 7.結果論--看看網站上post的相片就對了? 直接看成果其實是蠻easy又實際的做法,直接判斷能不能接受, 跳出規格數字的迷思,不過仍要注意,網路上的照片都有後製, 至少會作縮圖,事實上一般的DC照片在相機上都有調整值, 也就是嚴格來說,數位相片都被"處理"過,處理不是件壞事, 總之能得到想要的結果與品質才是最重要的,但要多注意看到的照片 後製的程度多少,另外,攝影時的天時地利跟攝影者的技巧, 影響成相品質也很大. 簡單的說就是千萬不要誤以為買了相機就會拍到那樣好的畫面, 也不要以為怎麼那麼貴的相機拍的比幾千塊的相機差? 這跟其他客觀因素都有很大的影響,尤其是攝影者的拍攝與後製技巧. 8.結論--你能用得高興就好 其實就初學者來說,除了考慮需求與預算還是考慮需求與預算, 斤斤計較於規格上的數字或誰強誰弱,意義不大,如果當你看中的 機子都符合你需求的話,挑台你看最順眼的就對了. 是你玩相機不是相機玩你,也不要太在乎一些品牌或規格堅持者的話, 當然他們堅持的立場也不是說錯,不過那是別人的角度可以參考 但不用被左右.買到手就好好用它,若是精挑細選過就算錯也錯不到那, 買來之後好好的享受她帶給你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.

CCD 是數位相機用來感測光線,取代銀鹽成像的元件,對於數位相機而言,它的地位便相當於傳統相機的軟片( 底片 ),會影響最後的相片之解析度及品質。
目前,使用 CCD 來感測影像的設備包括了掃描器、數位相機以及辦公室中的傳真機、影印機...等。
CCD ( Charged-coupled Device ) 的中文翻成電荷耦合元件,在數位相機中,每一個感光的像素( Pixel ),都包括了轉換光能為電荷的感光二極體、傳導器及CCD。
隨著科技的演進,數位相機感光元件亦將有所轉變,例如,Fuji SuperCCD 便改變了傳統 CCD 的排列方式,以感測形成更多的影像像素。
CCD的尺寸標示沿用早期的 Video 標示, 1/2" 其實對角為 8mm ~~~ 2/3" 其實對角為 11mm
DC的規格上標明的CCD的尺寸代表的是CCD器件的物理整体輪廓的对角线尺寸,比“纯CCD电子感光部分”的尺寸要大些。 例 CCD /  胶片實際大小  對角線 1/3" 數位相機 3.3x4.4 mm  5.5 mm 1/2" 數位相機 4.8x6.4 mm  8 mm 2/3" 數位相機 6.6x8.8 mm  11 mm 4/3" 數位相機 13.2x17.6 mm 22 mm 另外,人们常说的 DC相当于35MM相機鏡頭的焦距=DC鏡頭實際焦距X35MM相机胶片对角线/CCD實際大小對角線
例CCD /    胶片實際大小  對角線
1/3" 數位相機 3.3x4.4 mm  5.5 mm
1/2" 數位相機 4.8x6.4 mm  8 mm
2/3" 數位相機 6.6x8.8 mm  11 mm
4/3" 數位相機 13.2x17.6 mm 22 mm
另外,人们常说的 DC相当于35MM相机镜头的焦距=DC镜头& > #23454;际焦距X35MM相机 胶片对角线/CCD實際大 小對角線
1/1.8"為7.18mm×5.32mm,對角線為8.93mm。

白平衡 : 簡單的說就是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色溫,就像是你開燈泡(鎢絲燈)整個畫面會變的黃黃的,連白 紙看來也會黃黃的,這時候你可以開白平衡將它變的比較接近一般的色溫
色溫是用來量度光或光源顏色的一種量度單位,單位用 K (Kelvin) 表示。具體點說,是將「理想黑體」不斷加熱,令它發出與光源相同色光時的溫度。 > 簡單的說就是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色溫,就像是你開燈泡(鎢絲燈)整個畫面會變的黃黃的,連白紙看來也會黃黃的,這時候你可以開白平衡將它變的比較接近目視的色溫(人的視覺系統亦有自動白平衡的功能) 使用傳統銀鹽拍攝時須使用不同的濾鏡校正色溫值,或者選用特殊色溫的底片 數碼相機則需用內置的白平衡模式 (White balance mode) 調校影像色溫。

韌體就是能讓硬體可以運作的程式.像PC的韌體就是BIOS,而BIOS載入並運作了之後,PC才可以執行其他的軟體 . OS(DOS,WINDOWS)就是屬於軟體中的作業系統,而大家常用的PhotoImpact就 是軟體中歸類為應用程式的. 都是為了功能再加強, 吸引更多人使用. 而 DC 韌體升級更換, 在不更換DC零件下, 利用程式最佳化, 來讀寫速度加快, 對焦更快, 色彩效果更好等......
有時候記憶體(如SM、CF卡)的容量也會因時代的進步而增加容量, 但舊有的相機卻因為硬體或韌體版本的關係而無法讀取,這時廠商也 會以更新韌體的動作來克服相容上的問題!
要如何升級我的韌體呢?是灌在電腦中還是數位相機裡阿? 通常是下載該更新程式後,利用廠商提供的工具軟體, 把你的相機連接到電腦,進行更新的動作. 不過..有些廠商並不建議這個動作由使用者做. 因為..若更新失敗,其後果頗嚴重的.
傳統4"x6",3"x5",5"x7"相當於數位相機多少畫數?
4"X6"→1200(Pix)X1800(Pix)
3"X5"→900(Pix)X1500(Pix)
5"X7"→1500(Pix)X2100(Pix)
用簡單的算法, 以人眼能區別約是 300 dpi(dot per inch)
因此 4"x6" 需要的畫素: 4x300x6x300 = 216萬 可自行計算其他尺寸 。
當然您只用300dpi/in來算也是可以的,這個規格的圖檔到了不同解析度沖洗機的店裡,店家自然會再作一次resize,使圖檔符合他的機器。不過如果想要精確一些,送洗之前最好先問清該店沖印機的輸出規格,如為富士機,多為300dpi/in,Norisu機子則為320dpi/in,Agfa的機器則有400dpi/in,接著照算就行了,自己把圖檔後製成這個大小,基本上就不需再作調整,以減少多次resize的失真。
沖印機的解析度多是 300 dpi,   六百萬畫素跟二百萬畫素沒差   300 dpi 以上差異肉眼無法辦識 應該決定於沖印機的解析度,如果只有二百萬畫素就一樣

如何拍好

1. 消費機不見得拍不出好作品,因為人物的神韻、感覺,常取決於人物與拍攝者的互動,取決於當時的拍攝情境。除非像是秀展類的動態演出,舞台的惡劣環境,我們平常在拍攝身邊的人物時,只要多體會、多拍,還是可以拍得不少的好畫面。
2. 對機器的熟悉程度甚為重要,一直追逐最新的器材,不如將手中的相機功能,好好地徹底瞭解,發揮出它最佳的效能。
像~~~~ Sony DSC-707, Olympus C-2100UZ, Nikon CoolPix 950,使用操作的時間,其實至少都在一年以上。即使是使用古老的 Nikon CoolPix 950 來拍攝一些小商品,在攝影棚中還是相當好用。
3. 消費機在操作時是有一些時滯,但在尚未邁向DSLR世代的階段,你可以將其視為一種考驗及挑戰,一種嚴苛的磨練。
有時,我也會用Sony DSC-707, Olympus C-2100UZ來拍一些舞台的作品,就成品來講,仍會有許多滿意之作。
當然,我在接觸到像是 Nikon D1h,D100,Canon D30, D60, Kodal DCS 760...等相機時,瞭解到使用 DSLR 一定可以掌握到更棒的拍攝時機。但是消費機的磨練及由中累積出的經驗,仍是相當重要的。
2003 年將是另一個不同的 DC 年代,我們相機消費機及DSLR兩個領域,都將會出現有更多的用戶。無論是消費機或是DSLR,善用您手中的器材,將其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,將是攝影者的考驗,願共勉之。

防手震

我們常聽到許多前輩在教導新手時,會告訴他要注意快門值是否在 1/30s 或 1/60s 以上,以避免拍攝時影像的模糊。
這邊提出的便是一個「安全快門」的概念-- 一個避免手持晃動而造成影像模糊的最慢快門值,但它不一定是 1/30s 或 1/60s 。
一般會提 1/30s 或 1/60s 的主要原因是標準鏡頭的焦長是 50mm,就拍攝的經驗而言,焦長的倒數,如 1/50 即是一個較值得參考的「安全快門」。
例如,使用 200mm 的焦長進行拍攝時,安全快門值約 1/200s,而不是 1/60s 。
例如,使用 500mm 的焦長進行拍攝時,安全快門值約 1/500s 才夠。
但如果是 15mm 焦長的鏡頭,我們仍然將安全快門定在 1/30s。
幾個影響因素 ...

條列於下-
鏡頭是否有「防手震」功能,也會影響安全快門,例如,Canon 的 Pro90IS, Olympus 的 C-2100UZ,可以讓安全快門再慢個 1, 2 級,如 1/15s 或 1/8s。
場景及拍攝者狀況,當然也會影響安全快門,例如火災現場,或是第一次參加人像外拍,心情激動,都會影響到安全快門。
調整曝光補償( 稍微 Under 一點 ),亦可以有效地提昇快門的速度,有助於達成安全快門。
選擇一個可以依靠的支柱,增加手持的穩定度,亦可以避免讓影像模糊。
後製的銳化,可以解決部份的模糊問題。

逆光問題

【關於逆光的攝影】
以拍攝人像為例,太陽(或光線)在人像的後方,整個場景的光線分佈,人像的臉部、正面,會呈現相對較暗的情況,這便是所謂的「逆光拍攝」。
【新手與逆光的拍攝】
大部份的相機會預設以全部的取景畫面做為測光的依據,由於逆光環境,人像的後方光線已相對較強,在平均計算之後,相機便會認為人像的正面之陰暗情況是正常的,這也就是逆光環境,會拍出『大黑臉』的原因.
【解決方案】
1. 我們可以使用「曝光補償」的觀念,來處理「逆光的攝影」,也就是增加曝光量來讓臉部更亮一些,但是這種方法,會提昇整張相片的亮度,所以不但臉部變得亮一些,背景也會跟著變亮,而導致背景的細節有所喪失。
2. 比較好的方法,是使用反光板,將光線反射在人物的臉部。例如下圖,由於光線從模特兒的後面射入,我們在模特兒的前面以反光板,將光線反射在人物的臉部。便可以輕易地達成臉部的光線,為正常的曝光情況。

【反光板的選擇】
在豔陽下,可以使用白色的反光板,以求光線的柔和,在陰天,則可使用銀色或金黃色的反光板,以求反射更多的光線。
事實上,你也可以自製反光板,利用保麗龍板,銀色的紙,剪貼成自製的反光板。
逆光的攝影是一常用的手法,妥善地應用反光板或其它的補光器材,會讓拍攝結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!